1)第二百六十三章 明镜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开始酿酒曲到向各处卖酒,不过短短三个多月,就从完全靠封邑农户的农产品辛苦积攒微弱财富,转化到有自己品牌,自己专卖的专业商业体系。

  这等造血功力,石元亮和王子兴都是睁目结舌,想不到当初懦弱,懵懂的青涩半大小子。

  仅仅几个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造酒之余,赵德昭对于汾州的其他改革,也没停止,

  蒋安掌兵房,石元亮掌刑房,王子兴掌管工房。

  领导层定下来,整个汾州和沁州都掌握在了赵德昭手中,他的心也就定了下来。

  下面想的,就是如何稳步发展,进而逐步争霸了。

  由于记得此时的发展走势,可以想见自己身边能臣武将会越来越多,加上足够的兵马就可以逐鹿天下,但是爆兵的前提还是要花钱。

  眼看酿酒这样赚钱了,赵德昭开始琢磨,还有什么其他的赚钱好办法,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

  每天吃粗盐的赵德昭,第一时间想到了制造精盐,南海有一部分疆域靠着海边,有海盐可以利用。

  用海盐造精盐,难度很低,赵德昭可以做到。

  接着就是造肥皂,这个世界有皂角可用,但是较比肥皂,还是差了好多,而赵德昭自己前世就亲自造过香皂。

  在一个就是制作玻璃镜子。

  这个有一定难度。

  但是赵德昭觉得,玻璃镜子这个产品,如果一旦制作成功,推出之后,价钱绝对会远超前两者。

  甚至会直追白酒生意也说不定。

  赵德昭基本记得流程,但是把握不大。

  不过土法造镜子的好处就是成本非常低,所以大可再次尝试一下。

  派人从海边运回沙子,高温烧制,形成玻璃液,然后倒在特制的容器中冷却。

  但是冷却过程大概有问题,赵德昭的玻璃液始终不能浇筑成玻璃板状的东西。

  经过多次试验,就在赵德昭想要放弃的时候,有一次总算是形成了碎裂不规则的一些玻璃残次品。

  玻璃面也不均匀,有气泡。

  不过赵德昭觉得这就够了,他本心也没想造个方方正正的很大镜子面的玻璃,

  只要是能够反光造镜子就足够了。

  虽然有点碎片巴掌大,有的才拳头大。

  重要的是比青铜镜清晰,好用就可以。

  由于不能造出电解铝,就只能用笨法子浸泡水银,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终于成功了。

  赵德昭用镜子照着自己这一世的面孔,感慨万千。

  一共造出了大小几百面镜子,形状好的镶上镜框送给亲近的人,王子兴,王子兴,蒋安,刘诗诗都得到了赵德昭的友情馈赠。

  其他的统统拿去卖钱,每面镜子卖白银十两。

  有了产品,但是还缺些专门来打理生意的正经生意人,王子兴现在显然不能全力做卖白酒的事情了。

  赵德昭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从亲军中暂时挑几个精明的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