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直臣酷吏,至暗时刻!_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伯刘基执掌都察院权柄时,主动上疏太祖皇帝,请求撤去这部分权力。

  太祖皇帝未允。

  不过。

  时形下,淮西人和浙东人,恩怨纠葛颇深。

  诚意伯决心相让,敦促都察院御史,唯有得到实证方可参奏他人。

  直到诚意伯逝世,这项潜规,依然得到了大多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遵守。

  当然。

  这离不开太宗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三代皇帝的英明统治。

  使得都察院历位左都御史不敢大开风闻之权。

  然而,到英宗皇帝时期,具体来说,是英宗皇帝南宫复辟后,为了尽快消除景泰皇帝在国朝中的所有痕迹,风闻奏事,得以短暂猖狂。

  国朝大名鼎鼎的“于少保”于谦,就是被石亨等人和都察院诬陷,谋立襄王之子,而死。

  风闻奏事之权,国朝数代皇帝,谁也没有禁止过,偶有滥用。

  当两位总宪大人宣布对三位国公府进行“围攻”后,京御史,道御史顿时疯狂了。

  不到一个时辰。

  大大小小,几百道奏疏,整整三大箩筐,被送至刘总宪面前。

  而这么多的原因,与三位国公府平日作恶多端脱不开关系。

  国公府。

  仗着圣言和世劵。

  府内,从上到下,横行霸道惯了。

  不能说全府都是恶人,但杀一人饶一人,绝对有漏网的。

  而这。

  御史们仍然没写完。

  纷纷请总宪大人等等再入宫觐见,国公府的罪,还没有数完,如果加上捕风捉影的事,三天三夜都写不完。

  刘总宪震惊之余,打发御史们回去继续写,准备先把箩筐里的奏疏先呈入宫去。

  “这之中,没几道奏疏是重复的。”

  史总宪翻了几道奏疏看了看,触目惊心道。

  几箩筐罪行,没怎么重复,基本一道奏疏,就是一行大罪。

  三个国公府,竟然积累了几百行大罪。

  简直是可骇。

  “我父亲曾说过,世间万事万物,唯有国朝这艘船,是从顶上开始漏水的。”

  刘总宪提了口气道。

  史总宪认同点了点头。

  依国朝之规。

  国公。

  属“超品”。

  比正一品品秩还高。

  尽管土木堡之变后,国朝武将、武勋地位下降,但国公府的地位,却未曾动摇。

  就以留守应天府的魏国公府为例,始终出任应天府守备一职,职权,在应天府兵部尚书之上。

  同宗,即在京的定国公府,也一直出掌五军都督府之一。

  虽说权力早被架空,但朝会排班时,依然位列兵部尚书之上。

  除当今定国公徐光祚之外,前四代定国公,皆被加封了三师三少,有参政廷议之权,地位举足轻重。

  想当初,老定国公徐永宁,当今定国公祖父在世时,就连内阁首辅见了,也要先行礼。

  再说家财,除了国公府的食禄外,国公府的田地,亦是免税。

  此外,国公府涉猎着盐铁等垄断或半垄断的营生。

  林林总总,一年收入,几十万两纹银。

  作为九卿,一年食禄不过两三千石,折价,不到两千两纹银。

  国公府,过百倍于九卿,犹是不满足。

  贪婪,终有一日,会成为催命符。

  刘总宪见奏疏还在源源不断送来,三个大箩筐慢慢装不下了,忙叫人抬着,入宫面圣。

  “国公府的至暗时刻,来了。”

  史总宪听着风声,暴烈无比,呢喃道。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