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章 洛阳纸贵_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激之色。

  虽然不知道这位面生的大人叫什么名字,但只要能让他们拿到自己应有的粮饷,改善家里的生活,他们就发自内心的感激他。

  许浊看了一眼钟离,见他点头。

  便也无奈的翻出了司经局的账目,对照人名将所有人的粮饷逐次不齐,还平了一些坏账。

  虽然填平了前任遗留下来的黑锅。

  但仅剩的二百两办报经费也几乎消耗一空。

  “现在局里还缺什么吗?”

  钟离翻看着库存的记录答到:“除了没钱,司经局内其他印刷物料暂且充足,之前的三百两也采买了不少的印刷纸张。”

  “唯一的困难就是雕版。”

  如今虽然已有了活字印刷。

  但报纸不同于书籍,为了吸引眼球,不同板块之间,字的大小,排版,乃至行文顺序都各不相同,同时还得兼顾时效性。

  相比较之下,考虑到报纸的特殊需求,还是用不同的小块雕版拼成一个完整报纸版面的方式,更为妥当。

  这就需要大量的雕工师傅。

  好不容易将粮饷追回的雕工师傅,现在显然是不愿重开欠账这个坏头的。

  这就得按日支付工钱。

  一个普通的雕工师傅,每日能刻字一百上下。

  大师傅能多些,约莫一百五十左右。

  按照每百字三十文的行情,初期报纸订字一万,这就需要三两银子的雕版钱。

  看起来不多。

  但是报纸讲究的实效性。

  如果只有一份雕版,一天撑死能印出五百张就顶天了。

  按照常升初期五千份的预期销量,这就至少需要十份雕版,也就是三十两银的手工费。

  这还只是雕工的费用。

  负责印刷的,负责运料的,人吃马嚼,哪里不是个开销?

  “一张纸的成本几何?”

  面对常升的询问,钟离又翻开了账目道:“那三百两银采买的都是便宜的竹纸,因为大量采购的缘故,一张报纸的成本在十文左右。”

  “若要再将雕板和物料的费用摊派。”

  “一张纸张的最终成本如何都不会低于十一文。”

  “十一文。”

  常升又嘀咕了一遍,陷入思考。

  十一文是个什么概念,放在明代,这都够一个人去街边的小饭馆美美吃上一顿了。

  用十一文换一张破纸?

  寻常老百姓就算疯了也干不出来这事。

  所以,常升给报纸的预期是一文钱。

  用一文钱买朝廷的大事,买新鲜的趣闻,再买能让人开心一天的八卦,这个价格就不会显得离谱了。

  至于卖出一份报纸就要亏损的十文钱。

  从后期的广告盈利里找补就是。

  了解了所有的疑难后。

  司经局当下的任务也便明了了。

  如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弄到至少一千两银子,以维持前期至少五期报纸的发行和司经局的运转。

  换做是当官以前,常升也就自己掏了。

  但现在显然不能这么办。

  公是公,私是私,想用私人的力量拆手公家的事,从古至今这么干的,有哪个落了好下场?

  要解决这事。

  还是得找些冤……赞助商才行。

  “老哥,兄弟有件事需要你帮忙,还记得前几天天界寺之行么,我需要你查查这些各家千金都是哪家的,家中都有哪些产业,用纸记下。”

  “产业中有印刷作坊,书肆和酒楼的,用朱笔圈出。”

  “另外,还需要老哥你替钟离找几个消息灵通的地头蛇,在应天府范围内多探听一些趣闻轶事,一并抄录回来。”

  “老弟有用。”

  康铎露出了一脸促狭的坏笑,爽快的答应下来。

  “老弟你放心,我这个做哥哥的指定给你办妥了。”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