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章 谁还不是个耕田小能手了?_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踹开某个锄头都不会挥的儒生,给他们表演个一口恳三亩地,不费劲。

  然后“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几句,甩下锄头,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常升继续说到:“第二个去处是城管队。”

  “我打算让他们亲自接触一遍百姓与商人,与他们打一打交道,收一回税。”

  “这对他们发往地方之后收取赋税大有帮助。

  “其三是府衙,养济院。”

  “让他们配合府衙审一审案,在养济院看一看家长里短,人生无常。”

  “只有都过了关的人,品行也端正的人,才算是上能理政,下能安民的好苗子,可以试着发往地方,做一县主官继续历练了。”

  朱标认可的点了点头,随机性又问。

  “那其余不过呢?”

  虽是被常升描绘的蓝图所吸引。

  但朱标也知道,能做到如此尽善尽美的举子,终究只会是少数。

  常升排着椅子扶手后仰:“其余的就难说了。”

  “如今朝廷官员急缺。”

  “可秋闱试科举之后就不算缺了。”

  “这批举子剩余之中,有才能无德的,大概就只能在六部五寺当个九品官,等待后来者将他们淘汰或发往乡县。”

  “才能略差,但德行端正的。”

  “姐夫可以充入东宫培养,给太孙作伴读,或被发往庶务繁重的部门锻炼。

  朱标仔细算了算。

  仍旧摇头道:“即便如此安排,人数还是有些过多。”

  常升听闻也挠了挠头。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提议到:“姐夫何不到叔伯那去问问,看看叔伯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且要抽调不少官员的事务。”

  没记错的话。

  明年的黄册制度现在也该开始准备了。

  此外老朱还想清丈天下田亩,哪一个不需要人。

  正史中,老朱也就是这两月下旨,命从征士卒老疾者许以子代。

  老而无子及寡妇,有司资遣还。

  现在再不把一些忠心的老卒遣散北地,坐镇乡里,建立威望,明年的田亩清查,他拿下面官员的命去帮他清吗?

  果不其然。

  当小朱带着常升的建议去找老朱挫伤的时候,不过多久,老朱的圣旨就下到了兵部和户部。

  着五军都督府,联合兵部,户部,一同安置适龄的老卒退役,迁户下乡。

  这繁大的工作量,要是没有这么多现成的读书人充当免费劳动力,按兵部和户部原本的效率,至少要拖个一年才能勉强完成。

  但现在人手充足。

  专人专用。

  效率自然就提起来了。

  而当轮转制度下达六部五寺和案牍司,听闻新增的几个轮转部门的要求,不少举子霎时间都哀鸿遍野。

  甚至于想要个宣读圣旨的内侍好好唠唠。

  如果说让他们和老百姓打交道,收取商税,干些小吏的工作,他们勉强还能哄骗自己。

  但听闻要他们这些天之骄子下田劳作。

  他们就实在无法接受了。

  他们是来六部五寺当官的,怎么能干这种事,尤其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在这应天府中有一个机构名叫大明报社。

  如若他们这些读书人沦落到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一同耕田的地步,焉能不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

  如若被后来的举子亲友们见到。

  他们这张脸还要不要了。

  可是当得知太子殿下和当今皇帝也要一同下田,并充当他们农耕的老师时,所有举子都立时换了副嘴脸。

  耕田而已。

  能难得到谁?

  谁还不是个耕田小能手了。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