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关系的混乱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赶到了齐国但王子但并不死心,周襄王16年公元前636年王子带卷土重来,在周王室一些大臣和北狄的里应外合下攻占了成周。周襄王只得逃到郑国避难,后来还是晋文公重耳出兵平叛杀掉王子带,周襄王才得以重登大宝。

  此等之势愈演愈烈,周景王24年及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原本应该由太子王子猛继位,但周景王生前却宠爱庶长子王子朝。并指定由其继位,二人为王位发生争夺,王子猛

  (本章未完,请翻页)

  虽然称王,但随后便被王子朝杀死,王子猛之子王子匄即位后同王子朝混战三年之久。

  周定王28年,公元前441年,周定王去世继位的太子去疾继位仅三个月就被弟弟王子叔杀死,而王子叔继位5个月后又被弟弟王子嵬杀死,此时已是春秋末期,而周王室的内外已经达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终于导致了周王室的再次分裂,王子嵬继位后封其子王子班于巩,当今的河南巩义西南,后来分裂为东周国。

  连王室都如此内乱,在政治和经济上占据优势的诸侯国,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常常参与到周王室的内乱中,但与此同时,卿大夫在诸侯国内又为了争夺国君之位而掀起的内乱,也是层出不穷,此起彼伏,根据后世历史学家对史书记载的统计与分析,整个春秋时期竟然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所杀害,而在暴动中丧生的卿大夫更是数不胜数。

  随着宗法制的破产。“世官制”的选官制度也动摇了,随着卿大夫甚至士等下层贵族势力的日益崛起,他们借助人数优势广泛的参政议政,进入权力中心,即使是对传统礼乐制度颇多维护的孔子,他的父亲也只是低级贵族出身,而孔子却一度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位高权重。

  随着选官制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俸禄制度的变化,原本宗法制能够与井田制度相联系,用分封土地的方式来发放俸禄,然而随着做官人数的增多,商品经济的兴起以及土地的私有和买卖,土地明显不够分配,因此便改成了以粮食为支付手段的谷禄制。

  诗经中写道“价人为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这句话用充满再美的语气,将宗法制度比喻成坚固的城墙,然而在春秋时代,这座看似牢不可破的城堡却被时代的洪流冲击的已经破败不堪。

  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灭掉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将土地分封给周王室的子弟以及有功之臣,武王周公,成王时期,陆续封赏了71国,随着周王朝的扩张和贵族子弟增多,诸侯风国日益增多,到春秋时竟然有所谓的千八百国的说法。当然在这千余国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