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恢复文、襄霸业的历程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好出逃晋国。同属桓氏家族的左师鱼石担心在宋国功劳卓著、深得民心的华元出走会引起国内骚乱,派人将其追回。华元回宋后,立即想方设法联合司徒华喜、司城公孙师等人联合进攻桓族。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族惧怕,鱼石、向为人等五人奔楚求救。

  恰恰此时,楚共王欲趁悼公刚即位之际北上报鄢陵之仇,便命令郑国进攻晋国盟友宋国。后楚国又亲自加入战局,与郑国联军一气夺取朝颊、幽丘、城皓、彭城四座城邑,将宋国的五位叛臣鱼石、向为人等送回彭城并赠与其三百乘兵车留守。华元等人趁楚郑联军后撤,派老左、华喜带兵包围彭城,而老左战死后,华元军仍未能攻下彭城。此后,楚王又派遣子重领兵援助鱼石,一直攻打到了宋国本土,形势十分危急,华元遂再次向晋国求救。

  晋悼公向臣下征求意见,正卿韩厥力主救宋,认为这是巩固晋宋联盟的关键。晋悼公于是亲自带兵,驻扎于台谷。晋楚两军在靡角之谷遭遇,楚军不战而退。

  次年,在晋国主持下,晋、宋、齐、卫、曹等八国军队联合包围彭城,韩厥则率军队直接进攻郑国。不久,郑国于洧上大败,彭城也坚持不住,向晋国投降。这样,晋国率领诸侯一气为宋国夺回四邑,讨伐了叛贼。

  为了进一步巩固晋宋联盟,晋国又穷数月之力攻下妘姓小国,将其封给了宋国右师向戎。这一仗打得非常艰苦,但晋国这种不惜代价为盟国尽力的行为既巩固了晋宋联盟,也吸引了其他弱小国家加入到自己的羽翼之下。可以说,为宋国夺回彭城这一战极大地提高了晋国的声望,成为其谋求复霸的先声。

  二、拉拢齐国,解除东面威胁。

  齐、晋两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鞍之战中,齐国战败,此后虽向晋国纳贡求知,但却从未真心屈服。齐国一方面对晋国态度骄横,以保持其昔日霸主的尊严,一方面却也不敢真的使齐、晋关系破裂。而齐与楚夹击晋国的计划因为中间有鲁、宋、卫等小国而无法真正实施,况且齐国作为东方的老牌霸主,也无法像郑国那样屈尊事楚、仰人鼻息。

  晋悼公与诸侯商议救宋之时,齐国国君十分傲慢,只派大夫崔杼出席,次年包围彭城正式作战时,齐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宋国危机化解后,晋侯遣使指责齐灵公,灵公惧怕晋国讨伐,将太子光送入晋国为质,此事方才罢休。

  但仅仅两年之后,齐国又故态复萌,指使滕、薛、邾不参加晋悼公在戚地召集的会盟。晋国公卿知窑故意使鲁国孟献子传话于齐灵公,威胁说若齐国仍阻挠晋国称霸,则必然将引火自焚。孟献子果然将这番话转告给了齐灵公,而当同年冬晋悼公再次于戚召集诸侯会盟时,齐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