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章自古唇亡齿寒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臣,遇见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手足情谊,而是人才不足。汝阴侯夏侯婴举荐自己的家臣,此人人称薛公。因为薛公有见地。

  夏侯婴对家臣薛公讲英布反了,薛公说:“本来就应该反。”

  夏侯婴听后一惊,问:“皇上分他地,赐他爵位,他已经当上万乘之主,为什么还要反?”

  “皇上前年杀韩信,去年杀彭越,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人的功劳一样,他们三人是三位一体,生死相连。见韩信和彭越都死了,英布担心自己被诛,因而谋反。”

  刘邦召见薛公,薛公对刘邦讲,英布造反不是怪事,英布不过有三条路可选,不必忧心。第一条路,是上计,如果英布用上计,山东就不是刘邦的了;第二条路,是中计,如果英布用第二条计,刘邦与英布的胜败存亡就说不定;第三条路,是下计,如果英布用第三计,刘邦就可以垫高枕头睡大觉,不必担心。

  那所谓上计、中计和下计又是指什么?薛公一一详细讲解。

  如果英布向东攻吴,向西取楚,再吞并齐国和鲁国,然后将战争檄文传遍燕国和赵国,以此巩固他的地盘,那么山东就不再是刘邦的了;如果英布打下吴国和楚国,又攻下韩国和魏国,霸占敖仓的粮食,以成皋之险要坚守,那么胜败就难说;如果英布向东取吴国,向西占下蔡,将辎重安放在越国,准备跑去长沙,那刘邦就可以高枕而卧,英布的造反对大汉一点影响都没有。

  “但是,英布会用哪一计呢?”刘邦急切地问。

  “下计。”

  “上计那么好,他为什么不用上计,而用下计?”

  “英布是骊山的一个囚犯,现在虽然是万乘之主,但他只会为眼前的切身利益打算,哪里会想到身后之事,所以他一定行下计。”

  刘邦听后很高兴,封薛公千户,亲征英布。

  所谓谋士,就是能将全国形势囊括于胸,对利弊权衡得透彻,驱除将领的焦虑,让明主安心出征。薛公就是这样一位谋士。

  张良扶病送到曲邮(今陕西临潼县南),对刘邦说:“我本该也去,但病重。楚人勇猛迅捷,皇帝你不要和他们硬打。”张良劝刘邦让刘盈为关中将军监军。刘邦命张良做太子傅。张良向来忠心,况且他是真病,不是装病,刘邦对他很放心。

  为了鼓舞士气,英布对他的将士们说:“皇上老了,打仗也打厌倦了,一定不会亲征。刘邦所能派遣的将领中,我只害怕韩信和彭越,现在他们两个都死了,其他人我都不怕。”

  “勇而无谋,只会狠打狠杀”,这是英布留给世人的印象。英布适合做前锋大将,不适合做王侯,更不适合当军师。

  果然,如薛公所料,英布首先攻取荆国(今江苏苏州市),荆王刘贾逃跑,死在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西北)。刘贾无用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