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询问情况。

  宰孔说:“您不必去参加盟会了,齐桓公不注重涵养德行道义,却一味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因此在北方讨伐山戎,在南方则征伐楚国,在西方就召集诸侯在此盟会。齐国的东方政策效果还不知如何,但西方这个盟会,我看效果并不好。晋国现在正有内乱,您还是专心平定内乱,不必外出了。”听了宰孔的话,晋献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命人打道回府了。

  春秋初期,周王室衰微,只有齐国、楚国、秦国、晋国是守卫边疆的大国。晋国在晋献公晚年陷入内乱,无力经营霸业;秦穆公尚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西方开辟疆土,不参加中原的会盟之事;而楚成王收服荆楚之地少数民族,享有广阔的土地,自立为王。只有齐国有能力有意愿主持中原的会盟,而齐桓公又能做到尊王攘夷,宣扬王道,因此诸侯才会服从他的号令。

  但是,齐桓公并没有认清自己成就霸业与时机、大势的重要关系,只是认为自己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国家富庶、兵强马壮,因此剑锋所指,诸侯莫敢不从。齐桓公认为自己九合诸侯的功业堪比夏商周三代受命于天,于是打算封泰山、禅梁父,管仲三番两次以理相劝都不能阻止齐桓公。无奈之下,只好对齐桓公说:“古人封禅,必须有鄗地的黍、北里的禾、江淮一带胜仗的三脊茅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然后祥瑞的灵物就会不召而至。现在凤凰和麒麟没有出现,佳美的谷物也没有生长出来,田里杂草丛生、乌鸦乱飞,这样的情况岂可封禅!”齐桓公无言以对,只好作罢。心中的无奈,何人可知?

  齐桓公虽然并没有真正将封禅付诸实践,但是此事说明齐桓公的野心已经越来越大,而且被自己取得的成果冲昏了头脑。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国的霸业走向衰落。

  葵丘之会以后,齐国的霸业虽然已经逐渐衰落,但仍然维持了一段时间。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九月(由于《春秋》是按照鲁公纪年,故而研究春秋历史的著作多用周王纪年或鲁公纪年),晋献公去世,晋献公指定因为受宠而被立为夫人的骊姬之子奚齐继承国君之位。晋国的大夫里克认为奚齐的君位得来不正,心中不服,于是纠集党羽杀死了奚齐,而后骊姬妹妹的儿子、奚齐的弟弟公子卓即位为国君,又被里克等人杀死。晋献公的几个儿子死的死、逃的逃,晋国从此群龙无首,陷入内乱之中。

  齐桓公见此情况,便召集各国诸侯会师伐晋,来平定晋国的叛乱,大军到达高梁(今山西临汾东北)之后就回去了。里克杀死奚齐和公子卓之后,派人迎接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婉言谢绝,里克转而迎接同样流亡在外的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