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8章忠臣不讲阿谀奉承之语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使者看不下去了,这样子慢吞吞地走,比起八十岁的老太婆都不如,何年何月才能够见到秦王?于是,使者便催促茅焦,让他快点,别让秦王等急了。

  茅焦依旧不慌不忙地说道:“在下还想要慢点呢,相信使者也清楚,在下这一去,可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何必急于一时呢?”

  使者听了他的这番话,不禁替他悲哀,这人何苦要来自寻死路呢?

  历史仿佛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缓慢,茅焦这一行,也好像走过了一生的时间。待其终于走到秦王政的面前,不慌不忙地向秦王政行过礼后,继而用缓慢的语速对秦王道:“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长寿,是不会忌讳谈论死亡的;如果一个人是国君,是不应该忌讳研究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否会灭亡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如果忌讳死亡,他的寿命是否会变得更加长久呢?一国君主如果忌讳亡国,他的国家是否就一定能够长久地保存呢?自然不能。大凡贤明的君主,都不会忌讳谈论身死存亡,不管是国家也好,对个人也罢。不知道大王是否也是这样?”

  茅焦很聪明,他用短短几句话就将秦王纳入自己的言语彀中,迫使他听从自己接下来的说辞,还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让秦王的怒气稍稍缓解。秦王问道:“你说这句话,可有什么深意?”

  茅焦心中暗自笑了,遂向前一步,向秦王政说道:“阿谀奉承的话,忠臣从来不讲;违背世俗的事,明君向来不做。然而看看现在,大王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草民虽然不能擅自称呼自己为忠臣,但是见大王犯错,就不得不说了,否则会让草民觉得,自己辜负了大王。”

  秦王政停顿了一会,心想这茅焦貌不惊人言却能够压众,遂向他问道:“有什么话你大可以说出来,不必藏着掖着。”

  茅焦知道,这时候秦王的怒气明显消散了不少,对自己说话的语气也客气了不少,遂大胆地说道:“天下何以会那么尊敬秦国呢,秦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强大,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历代秦王都具备雄才大略,大王更是举世无双的英明君主,深得人心。然而现在大王却做了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首先车裂了你的假父,为不仁之举;其次则杀死了两个弟弟,为不友之举;再次则将太后软禁在外,为不孝之行;最后还轻率地杀害忠贞不二的大臣,这和夏桀、商纣有什么区别?公道自在人心,大家即使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面定然不会服气。如果全天下都听说了大王的这些举动,还有谁愿意归附秦国,信奉大王呢?如此一来,秦国危矣,大王危矣,这怎不叫人担心呢?”

  秦王听了他这番话,心中顿时七上八下。自己虽然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