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8章山雨欲来风满楼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开始,王龁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军就开始进攻赵军,一直到了七月,双方大的战役总共发生了3次。四月,赵军和秦军交战,裨将赵嘉在混战中被斩杀;两个月之后,赵军失去两个堡垒,四个尉官再次被斩杀,赵军陷入更大的被动;七月,依照廉颇的策略,赵军构筑了坚固的堡垒,与敌人周旋。但是在秦军猛烈的进攻下,赵军西边的壁垒被攻破,两个尉官又被杀。三次交锋均是以赵国的失败告终,秦军虽然没有给赵军造成实质性打击,但是可以看出,赵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此硬碰下去,赵军最终必定难以抵挡。

  廉颇身经百战,对这一切自然清楚明了。廉颇擅长防守而不是进攻,所以此时他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以防守应对敌人的进攻。很明显,此时的秦军远离本土千里之外,自然难以持久作战,只要时间一长,秦军必然会被后勤不足所累,最终不战自溃。赵军就是依照这种战略使得秦军不得其门而入。赵军守,秦军攻,这种状态一连持续了3年之久。

  但是赵国军队惊奇地发现,在如此不平衡的消耗之下,秦国竟然和赵国旗鼓相当甚至还有略胜一筹。要知道,秦国可是千里跋涉,而赵国则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这之间的差距,明眼人一下就能瞧出端倪来。渐渐地,赵国发现自己首先难以支撑下去,遂决定在政治外交上下工夫,迫使秦国退兵。

  其实,在裨将赵嘉被杀之时,赵孝成王就已经是坐立不安了。当时,裨将可以说是除了主帅之外最大的军职。在秦军中,白起为主将之时,王龁便是裨将。赵国刚刚和秦军交战,便丧失了一等大将,战局很不明朗。赵孝成王自然十分着急,于是他决定御驾亲征,但是其手下的大臣楼昌、虞卿不答应。

  关于楼昌和虞卿,历史对于前者的记述很少,只知道楼昌是赵国孝成王身边的近臣。但是虞卿可是个名士。赵孝成王初见虞卿之时,虞卿只是个没有名气的四方游说之人,但赵王见他很有口才,赐予了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双。赵王第二次见到虞卿时,他已经凭借伶俐的口舌在列国中小有名气,赵王便封其为上卿,故名虞卿。他对于决定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都提出了有思想的策略,足见其才能。后来,魏相魏齐逃到赵国,他也参与了拯救计划。后来由于被逼无奈,他只能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梁,遂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十五篇,今天已经散佚了,其中《虞氏春秋》有清马国翰辑本。

  而楼昌不过是个趋炎附势的谄媚之徒,他见秦军如此强大,便立马向赵王建议,既然僵持不下,不如遣使讲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也

  请收藏:https://m.bqg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